<正>为进一步优化编委结构,汇聚更多学术资源,促进航天医学工程学高质量发展,提升杂志学术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由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举办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第七届编委会换届会议于2025年1月14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杂志新一届编委会成员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学术总监黄莹主持并宣读了关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批复”文件;李莹辉主编代表第七届编委会致辞,并向与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和祝贺,同时希望与会专家出谋划策,共同探讨期刊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
<正>药品及化学试剂必须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确需使用商品名时,例如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应在其通用名称后的括号内注明商品名及生产厂家。以药材研究为主题的论文,应注明药材的拉丁学名、鉴定人姓名及其工作单位。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需描述工作原理。
<正>根据《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和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原则,对本刊所有来稿作以下要求:一、凡是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都需要获得志愿者、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及进行临床试验注册,并在文章中注明“本研究已通过XX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审查批准文号:XXXXXX)”。二、凡是动物实验研究,必须符合我国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相关规定(需提供实验动物许可证号和合格证号),并经由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批及进行临床试验注册(需提供动物实验伦理审批文号)。
目的 针对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应用于空间条件下的瓶颈问题,构建空间废水生物处理试验系统并考察试验系统生化性能,为空间废水生物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构建基于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工艺的空间废水生物处理试验系统,并通过77 d连续流试验,研究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丙烯(PP)膜组件处理模拟空气冷凝水的生化性能。结果 两个膜组件平均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均能维持在90%以上,具备良好的有机物去除能力;空气源供氧模式下氨氧化能力较低,而在氧气源无泡供氧模式下,能同步获得90%以上的氨氧化率和总氮去除率,表现出良好的同步硝化和反硝化性能;PP膜组件中氮素转化功能菌群丰度高于PVDF膜组件,具备更优的氮素转化性能。结论 废水生物处理试验系统能较好地适应空气冷凝水的处理,为空间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在轨航天员急性尿潴留事件时有发生,目前的处理方法操作复杂且容易损伤尿道,会严重影响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针灸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尿潴留的治疗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疗效。然而太空环境下尿潴留的成因与地面临床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的穴位处方并不完全适用于在轨航天员的治疗。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在轨航天员尿潴留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现代医学的发病机制,结合针灸的中医作用机理和现代科学机制,从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筛选现代文献,于中华医典中检索筛选古代文献,并对纳入的文献采用分层证据评分法,构建针灸治疗在轨航天员尿潴留的穴位处方。研究结果可为针灸治疗应用于在轨航天员尿潴留提供选穴依据。
空间站进入应用与稳步发展阶段,将常态化实施航天员乘组轮换任务,太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在轨微重力条件下,航天员每月会流失1%~2%的骨质。航天员的健康表征,以及在太空中进行的动物实验表明,微重力会导致负重骨骼的显著流失和极限负荷力下降。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太空中进行实验并不容易,航天领域出现了各种模拟微重力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骨骼丢失的机制。本文梳理了在太空和地面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机体骨质疏松的相关研究数据,通过分析微重力导致骨质流失的不同类型及微重力诱导骨质流失的分子机制,比较现有结论的相似与差异之处,阐述了肌肉等骨骼外部组织在微重力环境下对骨骼丢失的影响,以及目前空间站在轨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
目的 筛选黄精中的抗抑郁活性化合物,探讨其对模拟失重引起抑郁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系统药理学筛选黄精中的潜在抗抑郁天然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实验采用后肢尾悬吊大鼠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HLU组(尾悬吊组)和HLU+治疗组(尾悬吊+活性化合物灌胃组),每组8只。尾悬吊28 d后,通过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评估大鼠的抑郁行为,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分析活性化合物靶点的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的富集结果。结果 从黄精中筛选出38种活性化合物,其中芹菜素的口服利用度为23.06%,类药性为0.21。芹菜素在化合物–靶点网络中的度值和中介中心性较高,预测其可能是黄精中抗抑郁的关键成分。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HLU组大鼠的不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表明抑郁模型构建成功;而与HLU组相比,HLU+芹菜素组大鼠的不动时间显著减少。海马组织的H&E染色结果显示,HLU组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出现较多神经元皱缩,神经纤维出现较多小空泡;而HLU+治疗组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增加,细胞形态得到改善。靶点富集分析表明,芹菜素的靶点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调控及癌症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芹菜素能够显著改善尾悬吊模拟失重大鼠的抑郁行为,并对海马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为治疗航天失重导致的抑郁提供一种新的天然活性药物。
目的 研究模拟微重力对原代成骨细胞成骨分化、初级纤毛状态、细胞骨架结构及Yes相关蛋白(Y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乳鼠颅骨原代成骨细胞培养于三维旋转随机定位仪系统以模拟微重力效应,通过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细胞矿化能力,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Arl13b/γ-Tubulin及α-Tubulin分别指征初级纤毛和细胞微管骨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YAP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 原代成骨细胞经模拟微重力处理24 h后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显著降低,具有初级纤毛的细胞比例从(58.44±3.65)%下降到(15.76±1.84)%,纤毛平均长度则由(3.19±0.51)μm降至(1.59±0.46)μm。同时,模拟微重力处理时,细胞骨架的重要组分微管发生崩解。并且,模拟微重力处理能够干扰YAP的表达,抑制YAP蛋白入核;同样,干扰YAP的表达也可以引起初级纤毛发生解聚,诱导成骨分化能力降低。结论 初级纤毛是成骨细胞感应微重力并调控成骨分化的关键细胞器,干扰YAP蛋白的表达和入核可能在微重力引起初级纤毛解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 基于初级视觉皮层非经典感受野亚区外周抑制特性机理,提出一种新型轮廓检测方法。方法 模拟初级视皮层经典感受野受到外部刺激的响应特性,构建多方位二维Gabor滤波器模型,实现初级轮廓的提取。之后基于初级皮层非经典感受野亚区的结构特性,提出非经典感受野亚区侧抑制模型,实现纹理抑制。对于视觉信息传递的前馈机制,采用二维Gaussian函数模拟神经节细胞对信息的处理,信息跨层级传递,提高响应速率。模拟人眼捕捉全局信息的特性,进行轮廓修正,最终得到轮廓图。结果 针对RUG40图像库的测试,与其他轮廓检测算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BSDS500中任意200张图像的平均准确度(AP)达0.703。结论 新型轮廓检测方法能更有效突显主体轮廓并且抑制纹理背景。
目的 禁食低代谢调节技术在长期载人空间飞行和地外极端环境生存中具有巨大应用潜能,深入研究禁食低代谢状态下机体能量代谢转换及新稳态的形成将为制定有效的长期禁食应用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撑。方法 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禁食组(禁食1 d、2 d、3 d、5 d),通过血液生化检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以及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分析不同禁食时间内大鼠体重、血生化及糖脂代谢关键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长期禁食显著降低大鼠体重、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提高血酮水平,酮体取代葡萄糖成为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整体呈现出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变化。肝脏和肾脏糖异生分别在不同禁食时间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肝脏糖异生水平逐渐降低,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脂肪氧化分解作用增强,酮体生成关键基因HMGCS2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长期禁食过程中,大鼠体内存在显著的糖-酮能量供应底物的转换,且在禁食2~5 d形成以酮体供能为主的能量代谢新稳态,机体通过组织特异性地调节糖脂代谢等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来维持低代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