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searchresult searchresultselect searchresultpage
检 索 高级检索

异荭草素的药理作用

罗成;李艳;龙建纲;张燕琴;

异荭草素是一种木犀草素糖苷类黄酮化合物,存在于多种药用植物中。异荭草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抑制炎症发展、改善胰岛素抵抗、弱化肝纤维化发展以及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异荭草素药理作用及相应机制研究的进展,并对如何推进异荭草素在肝癌治疗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2016 年 05 期 v.29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08143008,08143101)
[下载次数: 737 ] [被引频次: 22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编后语

1998 年 05 期 ;
[下载次数: 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以脱细胞犬动脉为基质的血管支架体外再细胞化

涂秋芬;张怡;吴江;葛冬霞;李艳;陈槐卿;

目的对已成功制备的以脱细胞犬动脉为基质的血管支架进行体外再细胞化研究。方法多聚环氧化合物家族的乙二醇缩水甘油醚(ethylene glycol diglycidyl ether,EX-810)、去离子水和超声共同作用于犬主动脉,制备血管支架,并在体外对其进行有效的再细胞化,包括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的种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的种植,以及两种细胞的复合种植。结果本文提出的制备血管支架适合SMC和EC的生长,以合适的接种密度进行再细胞化即可获得致密的细胞层;提高细胞的种植密度可以加速支架的再细胞化进程。SMC和EC复合种植模型中,高密度接种的EC能够在不同密度的SMC上生长,形成较为致密的EC单层;但共培养的EC的形态和覆盖率受SMC接种密度的影响。结论在脱细胞犬动脉上成功实现EC和SMC的单独种植和联合种植。

2007 年 05 期 ; 国家211工程项目“生物医学材料与人工器官”资助
[下载次数: 174 ] [被引频次: 7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LBNP时的心房促尿钠排泄肽(ANP)、肾素(PRA)、醛固酮(PAC)及血液动力学反应与+Gz耐力的关系

沈羡云

LBNP时的心房促尿钠排泄肽(ANP)、肾素(PRA)、醛固酮(PAC)及血液动力学反应与+Gz耐力的关系离心机是检查飞行员+Gz耐力最好的方法,但有很多缺点,例如对被试者是一个很大的负荷,难以排除心理因素影响等。下身负压(LBNP)所引起的血液向下...

1996 年 04 期 ;
[下载次数: 1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海拔3700m高原适宜负重量与坡度的关系

尹昭云,昝俊平,孙兴斌,马智,南文考,王贺新

目的探讨高原步行时不同坡度条件下的适宜负重。方法在海拔3700m高原,选移居半年以上的青年学生12人进行跑台步行实验。每人参加不同坡度与不同负重的组合实验。根据VE、HR和E随负重增加而出现非线性增加(拐点)所对应的负重量,通过回归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确定适宜负重。结果坡度为0°、5°、10°时,适宜负重分别为20.5、13.8和7.1kg,坡度为15°时,几乎不宜负重。结论在海拔3700m高原,坡度每增加5°,适宜负重减少约7kg

1999 年 03 期 ;
[下载次数: 59 ] [被引频次: 1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免疫毒素IL-18-PE38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鉴定(英文)

李虹;李明远;吕梅励;蒋忠华;张林;

目的构建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融合鼠IL-18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产物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首先经逆转录2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小鼠IL-18基因,再通过酶切及连接反应,构建小鼠IL218与PE38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RKL-IL18-PE38,重组载体经PCR、限制性内切酶及DNA序列测定证实连接片段正确后,转染感受态大肠杆菌BL-1,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及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IL-18-PE38免疫毒素的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稳定的表达,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值一致,且所表达蛋白可被抗IL-18的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结论获得了IL-18-PE38融合基因在原核系统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对Th1细胞的靶向细胞毒性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2005 年 06 期 ;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a grant of“863” foundation(2002AA-14101)
[下载次数: 11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2000年寄语——有感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荣获“国家期刊奖”

2000 年 01 期 ;
[下载次数: 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羊和人颏部受钝物撞击时动载变化特征及颞颌关节的缓冲作用

郝卫亚,王美青,何杨举,元方

目的研究钝物撞击下颏时,下颌骨—颞下颌关节—颅骨复合体动载荷的变化特征。方法12具羊头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交叉对照实验;第一组先以v1=1.1m/s速度撞击3次,然后v2=1.6m/s速度撞击3次;第二组的实验顺序则相反。2具人头颅先后分别以v1,v2被撞击3次。所有实验均由同一撞击物沿下颏至两颞颌关节连线的垂直方向撞击。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1)羊头颅交叉撞击实验表明,重复撞击对实验结果无影响(P>0.05)。(2)人头颅v1撞击时间t(44.14±3.33ms)大于v2(39.23±1.60ms),但无显著差异(P>0.05);但v1撞击力FP(169.20±23.58N)和撞击力FS(105.37±20.96N)均显著小于v2(319.42±35.7N,155.67±25.67N)(P<0.01)。(3)若撞击速度相同,人头颅t显著大于羊头颅(P<0.01),但是FP小于羊头颅(P<0.01);二者撞击力变化曲线明显不同。结论(1)实验获得人下颏受钝物撞击的动载荷。(2)人类的颞颌关节的解剖结构使其能较好地缓冲外界冲击。(3)对于同一撞击对象,当撞击速度增加时,撞击持续时间减小,但撞击力和滑动力增加

1999 年 03 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次数: 49 ] [被引频次: 5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特刊征订通知

2003 年 06 期 ;
[下载次数: 1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征稿简则

<正>1本刊于1988年创刊,现为双月刊,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中英文混编,国内外公开发行。报道范围主要包括:航天医学相关学科航天基础医学——重力生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空间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航天实施医学

2011 年 05 期 v.24 ;
[下载次数: 1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